短短15天,CAAC无人机培训机构数量已从3579家骤降至3141家,438家机构的悄然消失,无论如何看都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剧变。
此前,经过2个月对UOM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数据的深度跟踪,考证通绘制发布了全国首张CAAC无人机培训机构省份分布图及全国首张CAAC无人机培训机构市级分布明细图,对全国各省市无人机培训机构分布及增长情况进行了调研汇总。期间,我们以安徽合肥、河南郑州为调研样板,对两地共141家注册机构逐一电话访谈,旨在了解机构运营状况,结果却不容乐观:
○ 仅79家机构可正常联系; ○ 无人接听或空号状态的机构44家; ○ 明确表示已停止运营的机构有2家。
近3成机构处于运营异常状况,个中原因不禁令人深思。暴增之后为何出现锐减?背后又带来了哪些启示?与考证通一起探究CAAC培训机构骤减的真相。
数据透视:行业三座大山压顶
从2023年至今,CAAC培训机构数量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为了更直观的透视行业发展,考证通制作了机构增减曲线图:
从图中不难看出,CAAC培训机构在有增长的前提下实现总数量的回落。那么,为何会出现该类情况?是否还会持续回落呢?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:
● 政策持续优化,合规门槛陡升
伴随着民航局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考试管理办法》等政策条例的持续优化更新,各地的落地实施,新管理规定、新考试大纲的迭代,均对CAAC培训机构的训练场地、教学设备、教员资质及培训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,加之无人机技术的持续迭代,大量“小作坊”式机构因无力承担升级成本黯然退场。
● 同质化严重,选谁都行?
大部分CAAC培训机构都面临课程同质化、品牌同质化的难题。一堆机构,同样的宣传语、差不多的培训体系、差不多的价格,既无法在品牌认知度上提升,课程体系的特色化也不突出,用户无法对机构留下特别的印象。选择困难的另一面,往往是选谁都行。
● 价格战血拼获客成本日增利润锐减
同质化严重、机构数量激增,往往会引发恶性竞争,价格战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。机构数量激增引发恶性竞争。以多旋翼视距内驾驶员培训为例: ○ 2023年平均价格约8,800-9,800元 ○ 2025年平均价格约 7,100-8,800元 部分机构甚至打出更低的价格和“包过”口号。叠加目前越来越贵的“流量”费用,无限挤压机构利润空间。
在合规、品牌、运营这三重“大山”的交叉作用下,野蛮生长的势头势必是短暂的,优胜劣汰回归理性才是持续的状态。结合市场需求,业内人士预测,最终常态化后的机构数量预计稳定在2000家左右。
接下来,CAAC培训机构的大洗牌或将正式开始。
破局之道:从野蛮生长到品牌化精耕细作
行业阵痛期恰是转型升级的契机。考证通认为,未来存活并可持续发展的机构会具备以下资质:
① 品牌化发展:未来会“洗”出一批头部品牌,形成品牌发展效应;
② 特色化、标准化运营:行业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及人才高质量培训需求的提升,将推动行业实现标准化运营管理、标准化服务管理,全面提质增效,优化人才服务质量,并加速在细分赛道的深耕。同时,特色化培训课程体系开发将提速,VR模拟、AI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成熟;
③ 产教融合模式成熟:定向培养、产教融合模式或更加成熟。
基于行业发展研判,为破解行业“小散乱”痼疾、助力机构在洗牌中平稳过渡,考证通作为全国职业培训服务数字平台,推出「百城CAAC培训机构扶持计划」。该计划以平台化思维整合资源,依托数字化力量,旨在引领无人机考证培训行业走向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的发展新路径。
构建中国首个覆盖全国的标准化、数字化、可复制的无人机考证培训服务网络
依托支付宝生态优势,以“区域排他性+数据赋能”为核心,建立全国首个示范基地平台,遴选地方兼具实力、潜力的无人机培训机构,针对机构无标准化、运营高本低效、获客困难等痛点,实现四大维度赋能,助力其快速抢占本地市场,实现持续化发展:
此外,考证通平台将持续整合资源,从三大维度为合作机构构建深度增长闭环:
●产教融合引擎:深度绑定头部企业,共建前沿课程,共享实训设备(0压力投入);打通人才输送管道,确保学员所学即市场所需,机构输出即企业所求,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;
●就业通道升级:持续开发订单式培养模式,直击用户终极需求,构建招生护城河;
●公益撬动品牌:“农村无人机飞手培训计划”等政企联动公益活动,放大社会价值与影响力;
●精细化运营,赋能可持续化发展:赋能机构从营销获客、运营管理到客户价值深挖、生态协同与品牌资产沉淀,实现精细化、标准化运营和可持续化发展。
如此一来,CAAC培训机构在运营、获客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阻碍将迎刃而解,实现品牌化与规模化发展。同时,考证通平台在资质、师资、教学、设施等维度的严格筛选与持续性标准化要求,确保为学员提供统一、高质、可靠的培训体验,持续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专业人才。
从“数量膨胀”到“质量进化”是无人机培训行业必然经历的阵痛。400+机构的消失不是终点,而是行业走向规范化、专业化的起点。唯有真正扎根产业需求、苦练内功的机构,才能穿越周期,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。 |